• 廣融天然綜合堅果 廣融天然綜合堅果

    蘋果iPhone 16e登場 規格、售價、預購時間一次看 接班 iPhone SE 最平價 Apple AI 手機

    2025-02-20 / 新聞時事

    iPhone 16e 改為 Face ID 機身167克 蘋果iPhone 16e登場!這次不是iPhone SE。時隔 3 年,蘋果的平價 iPhone 終於更新了!而第四代產品這次是選擇以iPhone 16e而非 SE 的名字登場。如大家猜測的一樣,iPhone 16e變成了更現代的全螢幕型態,用藏在瀏海中的 Face ID 取代了曾經是 iPhone 標誌之一的圓形按鍵 Touch ID。它的機身設計基本源自 iPhone 14,因此尺寸也來到了 6.1 吋,而且面板亦由 LCD 換成了如今更主流的 OLED。這兩個改動在 iPhone SE 原先的受眾中可能會引發一些爭議,因為其意味著(極)小尺寸、護眼這兩個部分人在意的「賣點」將不復存在,幸而 167g 的機身仍算比較輕巧。

    iPhone 16e 顏色、規格、售價、預購時間 顏色:黑色、白色

    規格:128GB、256GB、512GB

    售價:128GB NT$21,900起 、256GB NT$25,400起、512GB NT$32,400起。

    預購時間:2月21日晚上9時開始預訂,28日正式出貨。

    iPhone 16e螢幕的解析度和刷新率分別是 2,532 x 1,170 和 60Hz,對一款平價 iPhone 來說並不意外。蘋果此番在處理器上照例刀功精湛,iPhone 16e 搭載了 A18 晶片,不過比 iPhone 16 的 A18 少一顆 GPU 核心。雖然官方未說明,但裝置的 RAM 估計不低於 8GB,這便為 Apple Intelligence 打好了硬體基礎。除此之外,iPhone 16e 還是首款搭載蘋果自研 C1 5G 晶片的產品,同時支援 eSIM,其收訊表現如何可能會影響到 Apple 與高通的合作關係。

    iPhone 16e具備 IP68 防水機能,也設有可自訂功能的動作按鈕。它配備了能連續播放 26 小時影片的電池,比 iPhone 16 和 iPhone SE 3 分別多 4 小時和 11 小時。裝置不意外也採用 USB-C 連接埠,有 7.5W 無線充電但可惜不支援 MagSafe。手機正面設有 12MP 自拍相機,背後則未與 iPhone 14 同步,仍延續了 SE 的單攝傳統。不過 Apple 為 iPhone 16e 選擇了 48MP 感光器,要滿足一般的拍攝需求問題不大。 轉自此處

    觀看更多

    最新月薪排行出爐!1行業近11萬奪冠 住宿餐飲業38K「壞薪情」

    2025-02-19 / 新聞時事

    行政院主計處近期公布113年全年度的受僱員工薪資相關數字,常見行業中「金融及保險業」以每人每月總薪資107,348元奪下冠軍,而「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工程師們以102,150元緊追在後;平均薪資較低行業中以「住宿及餐飲業」較受關注,為38,555元、「教育業(不含小學以上各級公私立學校等)」則以34,121元居末。

    從行政院主計處薪資平台可以看到,「金融及保險業」在2024年每人每月總薪資為107,348元,較2023年成長9.27%、約增加9105元,可見台灣金融市場在去年發展得相當迅猛。另2024年AI議題持續發酵,「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薪資也出現明顯增長,每人每月總薪資為102,150元,成長7.88%,約增加7,460元;值得注意的是,「電力供應業」的每人每月總薪資為100,000元,但較2023年減少了0.47%,約降低470元。

    而薪資排行較後的工作,「住宿及餐飲業」在2024年每人每月總薪資為38,555元,成長2.37%,約增加893元;「教育業(不含小學以上各級公私立學校等)」則是34,121元,成長2.06%,約增加688元。

    此外,儘管央行去年9月祭出第7波信用管制,讓房市買氣變淡,但由於上半年市場熱絡和新青安加持,總體下來,不動產業每人每月總薪資還算不錯,達57,068元,成長3.13%,約增加1,731元。

    轉自此處

    觀看更多

    每月總薪資衝破6萬創高 實質月薪成長超越通膨

    2025-02-18 / 新聞時事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17)日表示,去年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數首度突破6萬大關,創新高,年增4.39%、為14年最大漲幅。儘管去年通膨率高於2%,但因廠商調薪、發紅利,實質總薪資、實質經常性薪資皆由負轉正,薪資漲幅追上通膨。

    至於各行業薪資水準,去年則由「金飯碗」金融及保險業拔得頭籌,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超過10萬元,年增9.27%。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表示,去年總薪資平均數60,984元,增幅4.39%;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6,450元,增幅2.77%是25年最高,二者增幅皆大於去年通膨率(2.18%),剔除物價因素後,去年實質總薪資達56,566元,歷年新高,增幅2.16%是近六年最高;實質經常性薪資43,085元是2021年以來最高,增幅0.58%。

    譚文玲分析,最低工資調升、廠商加薪、工時增加都可能牽動薪資,儘管去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仍衝破通膨警戒線,但在廠商調薪、製造業發紅利,加上AI商機大爆發、疫後旅遊商機助攻等因素之下,去年實質總薪資、實質經常性薪資皆擺脫負成長陰霾,顯示薪資成長幅度已超越通膨。

    不過平均薪資易受極端值影響,觀察中位數更能反映多數民眾「薪」聲,主計總處同步公布去年經常性薪資中位數37,274元,年增3.29%,為近五年最高。

    至於各行業薪資,去年由「金融及保險業」奪冠,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達107,348元,年增9.27%。

    排名第二為「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102,150元,年增7.88%;排名第三則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96,669元,增幅0.08%。

    譚文玲指出,金融業去年業績亮眼,獎金發得多、也持續加薪;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則受惠於AI助攻。

    另外,「運輸及倉儲業」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65,305元,年增5.4%,雖不如2023年亮眼,但因國人熱愛出國旅遊,海運表現也不差,整體業績仍佳。

    另外,「批發業」去年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57,472元,年增6.73%,增幅亮眼,主要與製造業出口亮麗有關。

    去年各行業總薪資多呈正成長,惟仍有部分行業衰退。觀察細部行業別,「用水供應業」年減0.3%,主因年資超過20年以上的高薪者陸續退休,年輕新血加入,與世代遞補有關;「海洋水運業」減幅達1.52%,主因疫情紅利消失,但整體而言,該行業薪資表現仍佳。

    轉自此處

    觀看更多

    營養師列「10個莫名變胖習慣」 吃火鍋沾醬也有關係

    2025-02-17 / 新聞時事

    肥胖是因為熱量攝取過多、消耗太少,導致熱量累積,以脂肪的形式堆積在體內,形成肥胖。事實上,許多看似普通的生活習慣,可能正是導致體重上升的隱形推手。營養師高敏敏指出「10個莫名其妙肥胖的原因」,若不改掉壞習慣,可能會使你在不知不覺一直發胖。

    1.吃太快

    吃太快的話,很容易肥胖或超重。因為大腦來不及接收「飽」的資訊,會不小心吃下更多熱量,建議細嚼慢嚥,吃七分飽就好。

    2.水喝太少

    水喝不夠會覺得口渴,身體會誤認為是飢餓或渴望食物,你就會一直找食物吃。

    3.吃宵夜

    夜間吃宵夜,影響身體的代謝,使身體無法有效消化食物,只好囤積在身體裡。如果配上泡麵、炸物這種高熱量的食物,熱量當然就很可觀。

    4.久坐

    久坐時大部分的肌肉都是放鬆的狀態,導致脂肪堆積,且罹患慢性病的風險更高,建議上班一段間,就起來動一動。

    5.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會影響荷爾蒙平衡,使飢餓素、瘦體素失調,導致大腦對高糖、高油脂的食物特別渴望。

    6.生活壓力大

    除了睡眠以外,生活壓力大也會影響荷爾蒙,使皮質醇上升,導致想吃高熱量食物和甜食,甚至容易暴飲暴食、情緒不穩。研究指出,持續的壓力和腹部的脂肪是有關係的。

    7.蛋白質不足

    蛋白質是我們人體能源的重要營養素,蛋白質比碳水、脂肪有更高的飽足感,食物熱效應也較高,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在減脂期間也可以維持肌肉量,減少肌肉流失的速度。因此長期缺乏蛋白質容易導致肌少症。

    8.膳食纖維不足

    膳食纖維可以延長消化時間、增加飽足感,有助於穩定血糖、幫助嗯嗯順暢,尤其吃飯前先來一碗蔬菜,還可以幫助墊墊胃。

    每天多吃14克的纖維,可以幫助高達減少10%熱量攝取,4個月下來可以減重1.9公斤。

    9.愛沾醬

    無論是火鍋沾醬、沙拉沾醬,都是多餘攝取的油脂。像是一份30g的凱薩醬大約就130~180大卡,營養師建議可以換成無糖優格,或是天然水果醋。

    10.吃飯時間不規律

    血糖和荷爾蒙水平不穩定,會影響食慾,增加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也會影響到新陳代謝和消化能力。

    轉自此處

    觀看更多

    小學生不用LINE「都用1管道」聊天 全網震驚:跟不上時代了

    2025-02-13 / 新聞時事

    通訊軟體是現代人必備品,一名男子觀察小六的弟弟都是用Gmail內建的Chat功能,和同學傳訊息聊天,他將其PO上網引起熱議,一票網友也震驚,其中有家長表示,自己家的小孩也是用Gmail的Chat聊天,直呼「完全想不到」,對此也有自稱是學校老師的網友證實,學生們都在用。

    原PO前天(10日)於Threads指出,母親買手機給國小六年級的弟弟,他才發現弟弟和同學傳訊息聊天,不是用LINE,而是Gmail功能內的Chat聊天,讓他超級驚訝。

    貼文引發關注,網友也相當震驚,紛紛留言「好酷,我還以為是跟同學傳紙條寫信」、「我家小孩也是,看到的時候超驚訝,完全想不到」、「好聰明!我以前都跟朋友傳簡訊,字數還要精算,因字數超過會被算兩封的錢」、「覺得跟不上時代了」。

    留言中也有一名自稱是學校老師的網友說,學生們把Gmail作為同學間聯絡的管道之一,其他網友則表示,多數人都有Gmail帳號,用來傳訊息、聊天速度很快,還不用加好友,「Gmail可以聊啊,很方便」、「在學校都用Gmail傳訊息」、「我國一時跟同學也都是用Gmail,後來改用IG,我從來沒使用過LINE」、「因為學校會提供Gmail帳號,不用加好友就能直接開聊」。

    轉自此處

    觀看更多
    記錄 1 到 5 共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