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融天然綜合堅果 廣融天然綜合堅果

    報導稱明年預計推出的下一款iPhone,可能加入Ultra名稱

    2022-09-26 / 新聞時事

    蘋果今年秋季宣布推出全新Apple Watch Ultra,而明年預計推出的新款iPhone,或許也會加入使用Ultra名稱。

    目前市售iPhone,分別以Plus、Pro、Pro Max名稱與標準款機種區隔產品定位,但從Apple Watch Ultra發表之後,蘋果有可能會在旗下產品擴大使用Ultra名稱,藉此凸顯不同產品定位。

    依照彭博新聞記者Mark Gurman於「Power on」專欄透露看法,認為蘋果在維持數年為週期的外觀設計之後,預計明年推出的新款iPhone將會換上全新設計元素,甚至可能如市場傳聞在歐盟要求之下,換上市場目前普遍使用的USB-C連接埠設計。

    至於明年預計推出的新款iPhone,可能會以iPhone 15為稱之外,更可能以Ultra名稱取代現有Pro Max定位,不僅符合蘋果目前在Apple Watch產品定位區隔命名方式,更可能以此簡化產品名稱念法,讓消費者能有更簡單的產品識別。

    此外,在新款iPhone加入Ultra名稱,或許更代表明年預計推出的iPhone 15將會帶來更加明顯的升級感。

    轉自此處

    觀看更多

    貓熊團團癲癇、腦液化局部壞死 獸醫師「不能排除死亡風險」

    2022-09-23 / 新聞時事

    大貓熊「團團」今(23)日驚傳生病,台北市立動物園證實牠8月23日癲癇3分鐘,且有食慾不振問題,經獸醫師初步檢查後,9月18日將團團送往台大附設動物醫院接受MRI(磁振造影)檢查,發現牠的左、右腦皆有局部液化壞死病變的狀況,獸醫師後續也採集腦脊髓液進行分析化驗,希望能釐清病因。動物園下午2時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表示目前行動都恢復得還不錯,但仍需等報告出爐、得知病因,才能安排後續治療。

    動物園指出,團團在事發前狀態都很穩定,吃喝也正常,直到8月中下旬發現團團嘴邊有白沫後,覺得是警訊,調閱監視器發現8月23日癲癇3分鐘,大貓熊館陳玉燕館長補充,8月30、31也有較輕微,大概1、2分鐘的癲癇狀況發生:「對我們來說,這是非常突然的事件,因為在此之前團團狀態穩定,吃喝都很正常,安排MRI檢查才發現腦部有病變,結果讓我們也很意外。」

    團團今年18歲,已經是老年狀態,相當於人類的5、60歲,貓熊平均壽命野外約20幾歲,人工圈養可達28至30歲,目前最常壽命是38歲。鄭秋虹獸醫師指出,全球目前只有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發生過貓熊癲癇的狀況,但每隻貓熊發病原因和結果都不同,而人類也不是首次將動物送進MRI檢查,所以這部分蠻有經驗,跟臥龍方面也一直有保持專業溝通的管道,包括用藥、病程、數值分析等,比較困難的點在於貓熊算是稀有動物,數值收集上有評估困難,但會盡量去累積資訊並進行分析。

    鄭秋虹獸醫師說,癲癇狀態成因多,要去分析是否有炎症、感染、腫瘤或中風等,必須一一排除。至於死亡風險?她則指出:「我們不能說是沒有,畢竟牠是正在發生的疾病。」液化壞死的另一個說法是「腦軟化」,壞死過程會呈現病變,但病程依然要對應病因,必須等待檢驗結果,才能對外說明。

    至於團團的老婆圓圓、女兒圓仔和圓寶,目前仍不知道團團已經生病,至於是否也要幫老年的圓圓也做MRI安排,鄭秋虹獸醫師則說,通常園內都有做基本的身體檢查,包括X光和血液檢查等等,這部分都留下很多資料,MRI較不屬於例行檢查,但會去針對圓圓的身體表現做評估。

    轉自此處

    觀看更多

    胎兒知偏食?4D超音波照出對青菜露哭臉

    2022-09-22 / 新聞時事

    一份最新研究顯示,胎兒的表情透露對紅蘿蔔有好感,對葉菜則較反感。英國研究人員指出,這是首次有直接證據證明,嬰兒出生前就會對不同氣味和味道有不同反應。

    法新社報導,英格蘭東北部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研究人員帶領的科學家團隊,利用4D超音波技術掃描100名孕婦,發現暴露在紅蘿蔔味道下的胎兒有「笑臉」反應,暴露在羽衣甘藍味道下的胎兒則偏向「哭臉」反應。

    這份研究的首席學士後研究員烏斯頓(Beyza Ustun)表示,先前已有數份研究結果暗示,胎兒有味覺和嗅覺,但都是以胎兒出生後的結果為依據;「然而,我們的研究是首次在胎兒出生前見到這類反應」。

    「因此我們認為,若胎兒出生前反覆暴露在不同味道下,可能有助塑造出生後的食物偏好。從傳遞健康飲食訊息及避免嬰兒斷奶後出現挑食情況等角度來看,這樣的結論有其重要性。」

    人類是結合味覺和嗅覺來體驗味道,胎兒則據信可能透過吸入或吞入子宮內的羊水來體驗味道。

    這份最新研究發表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參與的科學家包括來自杜倫大學的胎兒與新生兒研究實驗室(Fetal and Neonatal Research Lab)、來自位於英格蘭中部伯明罕(Birmingham)的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以及來自位於法國布根地(Burgundy)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CNRS)。

    研究團隊相信,他們的發現,有助更加了解人類味覺和嗅覺感收體的發育,以及人類的感知與記憶。

    研究作者之一、阿斯頓大學教授布里塞特(Jackie Blissett)表示,可以主張說,若讓胎兒反覆暴露在特定味道下,可能導致出生後偏好這些味道體驗。「換句話說,若胎兒暴露在羽衣甘藍這類較不『討喜』的味道下,可能讓人在出生前就習慣這些味道。」

    布里塞特說,下一步就是檢視,胎兒若經過一段時間對這些味道的反應顯得較不「負面」,是否在出生後首次嘗到這些味道時,接受度會較高。

    責任主編:于維寧

    轉自此處

    觀看更多

    iOS 16「打字有震動」超耗電? 蘋果證實影響壽命

    2022-09-21 / 新聞時事

    熱騰䲢iPhone 14到手卻開心不起來?有民眾抱怨用了幾天的iPhone 14後,意外發現續航力非常差,甚至還不如iPhone 13持久。為此,蘋果坦承「iOS 16打字新功能」會影響電池續航力、壽命。

    iOS 16這次主打提升個人化程度,像是可以自行設定字體大小、字型,還多增加「鍵盤觸覺回饋」、「隱藏刪除相簿解除」等。其中鍵盤觸覺回饋深受果粉喜愛,主要是因為打字的震動感,和以往的感受上有很大的區別。不過有用戶發現使用iPhone 14後電力掉得特別快,就連官方都發現開啟「鍵盤觸覺回饋」後電池使用時間會比沒開還要來得短。

    蘋果於官方支援頁面解釋,開啟觸覺回饋恐會影響到iPhone電池壽命、續航力問題,建議擔心電池秏損太快,或是較無法接受電力掉太快的用戶,可以自行至設定中將此項功能關閉。據了解,觸覺回饋為何會影響到電池續航力,目前蘋果尚未做出回應。

    轉自此處

    觀看更多

    新冠肺炎》到現在還沒確診過,會是「天選之人」嗎?

    2022-09-20 / 新聞時事

    為什麼有些人全家確診,只有他永遠快篩陰性,別人咳到吐,他一尾活龍?科學家怎麼看待「天選之人」說法?

    如何成為天選之人?

    多數美國人至少得過一次新冠肺炎,18歲以下兒童有超過8成感染過。但有些人暴露在新冠病毒中數次,從來沒症狀、從來沒確診。

    洛克斐勒大學兒科醫生卡薩諾瓦(Jean-Laurent Casanova)說:「我們聽過無數傳聞,像某些護理師和照顧者沒有任何保護下,暴露在病毒中,但一直驗出陰性。或是有些人家裡有人狂咳好幾星期,但有一個人永遠陰性。」

    為什麼這些人不會得COVID?有些人說,天選之人只是運氣好,有些人說是免疫系統良好。醫生說,是基因好。

    經過兩年研究,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免疫學家荷倫巴赫(Jill Hollenbach)與團隊發現了一種基因突變。這種突變無法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細胞,但可以做一件厲害的事──預防一個人出現新冠肺炎症狀。

    美國俄亥俄州Premier Health地區醫學主任艾倫醫生(Joseph Allen)說:「傳統上,我們會發現有一種由特定基因組件編碼的蛋白質有點不一樣,所以病毒未必都能感染細胞。」

    「部分情況下,我們發現病毒確實會感染細胞,但沒辦法用平常的老方法自我複製,所以你不會出現任何症狀。」 也就是說,對特定病毒有抗性的人,是因為基因的突變跟別人不一樣。

    俄亥俄州從2020年3月以來有300多萬居民罹患過新冠肺炎(大約4分之1)。艾倫同意暴露在這種環境下,到現在還沒有確診的人,或許符合「天選之人」定義。

    新冠肺炎的「天選之人」是真的沒有感染嗎?

    至於新冠肺炎的天選之人,情況或許比HIV複雜一點,因為感染細胞的方式不同。

    SARS-CoV-2不是像HIV用CCR5「芝麻開門」,而是使用ACE2接收器。人類不能沒有ACE2。這個接收器能調節血壓,所以不像CCR5 ,你不可能把ACE2拒於門外,不會有一堆人在外面爬爬走,身上卻沒有ACE2。

    當然,ACE2可能有更細微的突變,在抵抗SARS-CoV-2上發揮作用,但似乎並沒有像HIV的情況這麼明顯、劇烈。

    更可能的原因或許是,天選之人有非ACE2的基因突變,這些突變或許無法保護他們不受感染,但可以保護他們不會不舒服。

    所以,這些突變會讓你成為某種COVID的「微天選之人」。蘭道解釋,除了不讓病毒進入細胞,還有其他方法可以抵抗感染,可能跟免疫系統有關,這正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發現。

    疫情開始以來,荷倫巴赫和同事就在研究無症狀的確診者。分析1400多人的DNA後,他們發現一種突變能幫助一個人快速清除SARS-CoV-2,所以身體沒機會出現症狀。

    這類突變出現在一種叫HLA的基因中,HLA在感染最初期很關鍵。研究發現HLA中一種特殊的突變,會增加無症狀的機率接近10倍。他們又發現,這跟免疫系統事先替SARS-CoV-2做的準備有關,最早可能可以回溯到2019年。

    當病毒首次進入細胞,HLA發訊號給免疫系統說細胞被入侵了、快幫幫忙,這會引發一連串事件,最終導致身體製造出特別設計來對抗SARS-CoV-2的強大武器,包括抗體和專門辨別這種病毒的T細胞。

    一旦取得這些鎖定性武器,你的免疫系統掃光感染的難度就低很多,但這些武器需要時間製造,若拖久了,會讓感染有機會散播、發展出症狀。

    「天選之人」的免疫系統為什麼比別人快3年?

    但為什麼免疫系統可能早就有專門對抗SARS-CoV-2的武器?

    今年夏天,荷倫巴赫證實,HLA的特定突變,使部分民眾的T細胞已經事先設定好能認出、對抗SARS-CoV-2,所以不需要額外時間產生對抗新冠的武器,它早就準備好了。

    荷倫巴赫說,比起沒有HLA突變的人,有突變的人,免疫反應和T細胞開砲的速度超快,等於早在有症狀前,就用核武轟炸這些感染。但HLA突變要起作用,你首先要感染過另一個冠狀病毒。

    她解釋,我們多數人在人生某個時候接觸過一些常見的感冒冠狀病毒,我們都產生了T細胞來對抗感冒。但如果你HLA有這種突變,那就是運氣很好,你的T細胞也能對付SARS-CoV-2。

    她說,這完全是運氣好,這種突變很常見,10個人可能就有1個人有,在無症狀者之中是5分之1。科學家希望天選之人出面協助研究,幫助做出新疫苗,把所有人都變成天選之人。

    轉自此處

    觀看更多
    記錄 526 到 527 共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