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XX減肥法」沒用? 小心用錯減肥法易復胖!
2023-02-13 / 新聞時事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外電報導】你是否嘗試過「水煮蛋減肥法」、「蘋果減肥法」、「香蕉減肥法」等各種流行飲食卻又復胖?營養師說明,名人背書的流行飲食減肥法通常可快速瘦身,但營養失調容易復胖,且此類言論還會將減肥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民眾缺乏意志力。若想要健康減重,維持長期的健康生活方式,搭配運動並保持愉悅才是減肥成功之道。
可快速鏟肉 但難長期維持
據《Live Science》報導,想要減肥的民眾喜愛嘗試最新的減肥法,這些方式通常提倡只吃某一種食物,例如高麗菜湯或避免任何熟食,不僅蔚為話題,而且宣稱能幫助人快速瘦身。但長期下來是否有效呢?
美國Pritikin長壽中心營養師卡拉班絲汀(Kara Burnstine)表示:「流行飲食減肥法被定義為一種快速減肥的方法,通常流行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這些減肥法一開始有效的原因在於顯著減少攝取卡路里或整個食物種類,當人吃進的卡路里少於燃燒的卡路里,就會瘦下來。
流行飲食減肥法的另一個特徵,就是宣稱對於減肥有多神奇的效果,但這些方式通常只是透過有影響力的名人吹捧,但沒有足夠的科學實驗來佐證。
然而,這類方式無法長期持續,因此減肥效果常是短暫的,這也就是為何大多數民眾恢復正常飲食後容易復胖的原因。
這些流行飲食減肥法簡單又快速,因此相當受到歡迎,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卻行不通,民眾若打算對飲食進行重大改變,建議先行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營養易失調 風險大於成效
流行飲食減肥法還會限制民眾攝取人體所需必要營養素的食物種類。根據英國飲食協會的說法,最常受限的食物類別包括乳製品和碳水化合物。但乳製品是蛋白質和鈣的良好來源,而碳水化合物是維持人體能量的必需成分,同時還需要維生素B群和鎂。
美國飲食協會發言人韋斯利麥克沃特(Wesley McWhorter)表示,大部分的流行飲食減肥法會移除整個食物總類,或嚴格限制攝取營養素。而且最大的問題是會把減肥法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民眾缺乏意志力,「我們選擇吃什麼、吃什麼以及如何吃,涉及很多因素,重點是要考慮這些問題,得以幫助我們持續改變。」
根據《Cureus醫學科學雜誌》2020年發表的評論,將節食與飲食失調的可能性聯繫起來。研究人員表示,就結果顯示,將節食作為減肥的一種方式,風險恐大於成效。
運動與心理 共構健康減重
想要長期健康減肥,不僅關注食物,更需要完整的生活方式。許多流行飲食減肥法忽視了運動,但運動對於維持健康至關重要;心理健康也常被忽略,民眾應了解哪些食物可能會導致情緒化飲食甚至減肥失控;適當的睡眠對於長期減肥也非常重要,睡眠不足會導致壓力荷爾蒙升高,反而會導致飢餓。
營養師建議,任何飲食變化都必須令人感到愉悅才能可能持續,因此專注於自己喜歡的食物,以及與自己飲食文化和家庭相適應的食物,才能維持長期的健康飲食減重。
歸根結底,減肥需要長期持續,雖然這不時髦,但良好的傳統減肥法和堅持不懈的運作,才是真的有效持續減肥、贏得成功。
原文出處:Why fad diets don't work, according to experts
轉自此處
只是輕咬一口就牙裂!這三種食物是牙齒終結者,七撇步預防
2023-02-10 / 新聞時事
【蔡經謙報導】若曾咬東西時牙齒痠痛、敏感,小心,您的牙齒可能已有裂縫,一不小心牙齒就恐裂開、崩碎!新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林子盟於粉絲專頁分享,一名年輕病患只是因「輕輕咬了一下芭樂」,牙齒就碎了一塊,光是當天晚上,就分別有3位因芭樂、1位因玉米、1位因牛肉乾而牙裂的患者前來就診,他笑稱芭樂是「牙齒終結者」。
林子盟發現,「芭樂、堅果、牛肉乾」常是導致患者前來就醫的元兇,顯見民眾生活常見的堅硬食物都可能是造成牙裂。此外,瓜子、螃蟹、牛軋糖、花生糖、肉乾、魷魚乾、硬豆干、硬糖、帶骨肉類、咬冰塊,也易造成民眾牙齒斷裂。
若咀嚼特定角度痠痛、敏感,牙齒可能已有裂痕!
牙裂的成因眾多,北大蒔美牙醫診所院長朱安捷撰文指出,除了受外力撞擊外,通常與生活習慣有關。愛啃骨頭、螃蟹、咬冰塊,或總咬緊牙關、磨牙都會增加牙齒負擔。
有時患者詫異,牙裂怎麼都沒預兆,但是林子盟多會在患者前次牙齒檢查時,發現也告知其牙齒已出現裂痕,需認真處理。顯見若想避免牙齒碎裂,定期牙齒檢查,掌握自己的牙齒狀況相當重要。而台南巿立醫院牙科部主任張玉麒則受媒體訪問指出,若咬特定角度就出現痠痛、敏感等不適,就可能牙齒已出現裂痕,需盡快就醫治療。
牙裂難自行修復,斷牙時牛奶是緊急處理好幫手
一旦牙裂還有救嗎?有沒有辦法自行修復呢?星創牙醫診所牙醫師張添皓為文指出,不像皮膚受傷傷口會自行癒合,牙齒一旦出現裂縫就幾乎不會自己好了,而能否進行修復、根管治療、活髓治療,又或過於嚴重需要拔牙,則需牙醫師診斷。
張玉麒醫師則建議,牙裂症狀輕微者,可嘗試使用咬合板平衡咬合力量,嚴重者則建議透過牙冠保護牙齒,避免牙齒斷掉。
若不幸在檢查出牙齒有裂縫前,牙齒就已斷裂、崩碎,當下又該怎麼辦呢?此時可千萬別把斷牙當垃圾丟了。新竹品御牙醫診所牙醫師徐孟弘拍片說明,若突然覺得牙齒「ㄆㄧㄚ」ㄧ聲,或有塊狀東西掉下來,應先將牙齒碎片泡到牛奶或生理食鹽水中,並盡速就醫治療。此時應留意避免用那顆牙齒咀嚼,或用舌頭舔牙齒。
牙裂約診應留意4件事!7撇步保護牙齒、預防牙齒斷裂
張添皓醫師則撰文提醒,有些民眾會覺得牙齒碎裂、牙外傷不嚴重,因此自行找醫療院所約診。在等待約診的時間,應留意4件事,若察覺異樣應盡速就醫:
生命跡象:牙裂也可能由外傷造成。若有頭部外傷,要小心顱內出血的危險性。應留意有無昏迷、意識改變、噁心嘔吐,健忘失憶等狀況。
注意傷口:留意牙齒斷裂面會不會一直流血,且牙齦、嘴唇、舌頭等牙齒以外的傷口有無血流不止、異常腫脹。
注意碎片:碎片應使用上述方式保存。
口腔清潔:除了放輕力道正常刷牙外,可使用漱口水輔助,不要不敢清潔。
此外,牙齒斷裂常是積年累月造成,啃到硬物則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此平時留意維護牙齒健康相當重要。綜合爵世牙醫診所牙醫師柯佩伶,與朱安捷醫師的建議,為了避免日積月累對牙齒造成傷害,應留意以下事項:
吃肉時,可用刀叉將骨肉分離。
吃海鮮時,應先用工具去除甲殼,啃嚼蟹蝦也應注意咬合力道。
吃完甜食時,可漱口中和酸性以免蛀牙。
避免用牙齒咬硬物。
平時避免酸性飲食,以免造成珐瑯質磨損,使牙齒脆弱。
磨牙患者夜間建議佩戴咬合板,避免牙齒磨損。
容易咬牙切齒者,應提醒自己放鬆口腔,別讓牙齒時時處於緊咬狀態。
轉自此處
iOS 16.3爆災情!用戶哀喊:iCloud備份出問題
2023-02-09 / 新聞時事
蘋果在二周前釋出了iOS 16.3,除了帶來多項新功能之外,也修復了手機螢幕橫線閃爍等災情以及Bug,不過近期有外媒表示,部分用戶在更新後卻遇到iCloud服務出現問題,導致備份失敗等情形。
根據外媒《AppleInsider》指出,國外Reddit和蘋果論壇最近有不少用戶反映更新至iOS 16.3後,iCloud服務出現如照片無法備份,或是在同步過程會收到「發生意外錯誤。請稍後再試」的訊息等狀況。
《Apple Insider》表示多數發生問題的用戶都有1個共同點,就是「未啟用雙重身份驗證」,推測這可能是導致iCloud服務出現問題的主因,認為用戶針對Apple ID啟用雙重身份驗證或許是一種解決方式,然而並非每個人都希望在他們的帳戶上啟用這項安全功能。
另一外媒《Macworld》則表示,部分用戶已經啟用雙重身份驗證,但仍遇到同樣問題,懷疑可能是其它原因造成,或許是跟iCloud加入進階資料保護有關;根據蘋果官方iCloud數據安全的指南指出,「iCloud中資料的安全性始於Apple ID的安全性,所有新的Apple ID均需要進行雙重認證。」
轉自此處
iPhone 15「超強顯示器」疑曝光 三星傳推M13互尬
2023-02-08 / 新聞時事
蘋果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iPhone 15系列新機,繼先前機型與定價流出後,還有一項超強的技術改良也曝光,預計將會用在iPhone 15 Pro Max 上,帶給使用者更升級的視覺盛宴。
綜合目前傳聞,iPhone 15仍會推出4款機型,並將帶來六大有感升級:充電規格改為USB Type-C、機身實體按鍵改為固態按鍵、機身邊框改為鈦金屬材質、搭載A17晶片、記憶體升級8GB、主相機升級潛望式鏡頭。
根據外媒Apple Insider 報導,爆料客ShrimpApplePro的最新推文表示,蘋果將會進一步提高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Ultra(或Pro Max)螢幕亮度,達到 2500 尼特。
ShrimpApplePro表示,目前iPhone 14 Pro機型的最大亮度為1000 尼特,HDR 內容的峰值亮度升至1600 尼特,戶外使用的峰值亮度為2000 尼特。代表新一代的iPhone 顯示器技術又有大升級,視覺派果粉可以先期待。
另一位爆料客Connor也提及了三星顯示器的相關訊息,下一代面板將達到 2500 尼特,雖然不知道是否就是M13,不過這會比三星剛剛推出的Galaxy S23 中使用的 M11 高出兩代,與iPhone較勁意味濃厚。
轉自此處
不只能防癌、降低膽固醇 一週吃兩次好菇...還可減少大腦退化風險
2023-02-07 / 新聞時事
菇類是餐桌上常見食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和礦物質,除了多項研究證實有提升免疫力、防癌及降低膽固醇的健康效果之外,現在更多一樣——延緩大腦退化,讓你頭好壯壯。
新加坡大學一項研究發現,每週吃2份150克(約四分之三杯)的菇類,可降低年長者罹患輕度認知障礙(MCI)的機率多達50%,這項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阿茲海默症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研究人員針對600多位60歲以上的長者進行為期6年的追蹤,研究他們的飲食和生活型態,結果發現,每週吃2次以上菇類的人,約9%有認知障礙,但每週吃菇少於1次的人,罹患MCI的人則為19%。
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失智症的前哨站,這些人在面對較複雜的工作任務或社會環境時,可能出現記憶喪失、健忘、語言、辨物上的問題,卻不影響簡單的日常生活,因此常被忽略。根據研究統計,每年約有10~15%的輕度認知障礙者會發展成失智症,而一般同年齡群只有1~2%會如此。因此「輕度認知障礙」是早期失智症的高危險群,應盡早給予適當篩檢和密集追蹤。
為什麼吃菇能健腦?研究人員認為可能和菇類富含的麥角硫因(ergothioneine , ET)有關,這是一種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抗氧化劑和抗發炎劑,且即使在高溫烹調也不會影響它的效果,這種成分可能對認知能力下降有顯著的影響。
當然,研究團隊也強調,菇類當中含有的其他化合物也可能有幫助,例如猴頭菇中找到的Hericenones及Erinacines,以及二萜化合物scabronines等,可能促進神經生長因子的合成,或者其他活性化合物也可抑制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都有保護大腦的作用。
一週吃兩次菇,可降低大腦退化風險。
儘管研究中採用的是新加坡較常見的菇類,包括:金針菇、秀珍菇、香菇、白蘑菇、乾蘑菇和罐頭蘑菇,但研究人員指出,其他未提及的蘑菇估計也有類似的效果。
害怕菇腥味?大廚分享料理秘訣
儘管菇類對健康有多種益處,但它獨特的香氣常讓不少人敬謝不敏,營養學博士吳映蓉就直言,小時候很討厭吃蘑菇,但某天她突然發現,只要將蘑菇一直炒、炒到出水,收汁過後,蘑菇就有一種神奇的甜味和香味,不必放太多調味料就夠美味。
松園禪林-原心料理職人餐廳主廚羅國夫提供他的蘑菇料理秘訣。
1.蘑菇切塊、蒜頭、紫洋蔥切碎、辣椒切片。
2.熱鍋熱油,有點冒煙時,將蘑菇丁入鍋,大火炒上色(上色才會香)。
3.蘑菇上色後補一點點油(因為鍋裡面的油被菇吃光了),然後續下蒜碎、洋蔥碎,炒香。
4.加一點黑胡椒拌炒一下,如果有新鮮百里香或是奧勒岡也可下一些,然後加一點白酒,稍微濃縮一下,讓酒精揮發,留下白葡萄的香味。
5.加入少許高湯,讓蘑菇煮一下,加鹽調味。
6.起鍋前加入辣椒拌炒一下,關火,加入九層塔、少許冷榨橄欖油拌勻,即可盛盤。
做得一手好菜、著有《雲南菜上桌:馬幫之女的爆香食冊》的康健雜誌總編輯賀桂芬也分享她的菇菇料理:
涼拌百菇
1.以顏色搭配好看為要點,選擇3、4種菇類,切片或撕成條狀。
2.菇和紅椒、黃椒一起略汆燙,起鍋。
3.檸檬擠汁、蒜、辣椒、香菜剁碎,加入糖、醬油、鹽拌勻。
4.菇、紅黃椒、醬汁拌勻即可,就成了一道色澤漂亮、口感清爽的料理,非常適合宴客。
美味又健腦,今晚,就來道菇料理吧!
轉自此處